探访阅兵村 记录炊事班的一天
距离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时间越来越近,人们在对9月3日的天安门充满期待的同时,也对位于京郊的阅兵村心存好奇。
今天,我们走进阅兵村,探访受阅官兵的伙食情况,看看在如此高强度训练下,大家吃的是什么好吃的。
都说民以食为天,吃的好不好,会对阅兵效果产生重大影响。那么,阅兵村中,受阅官兵们吃的怎样?记者记录了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炊事班的一天,他们的故事能给出您答案。
1凌晨4时起床
炊事班
“铛铛……”清晨4时,闹铃响过后,司务长丁红从床上弹了起来,他边穿衣服边喊着“起床”的口令。炊事班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,有的同志整理内务,有的同志“占领”厕所,有的同志抢占洗漱台。4时15分,准时开火,炊事操作间内,8名穿着炊事服的身影开始忙起来。
“这是今天的食谱,我先去忙,你自己转转吧。”丁司务长将一份食谱交给记者,早餐主食馒头、包子、炒饭、面条、小米粥、大米粥,副食上海青、尖椒豆芽炒肉丝、素炒菠菜、凉拌腐竹,还有牛奶和咸鸭蛋。
记者见到下士赵晨光端着两瓢小米和大米,分别倒在小盆内,之后开始细心地拣出其中的小沙粒、麸片。“这是准备做稀饭,为了确保食材本身的营养不流失,我们先敛去杂质,这样只要搓洗3次就好了。”
面食间,上士胡雄全两手正用力揉着面团。见到记者满脸疑惑,他微笑着介绍道:“这是在发面,准备做馒头和包子。”
“胡班长可是阅兵村内有名的面食厨师。2009年阅兵,他做的‘陆战大饼’还曾受到过表扬呢。”一旁的上等兵朱一凡补充,“他最爱动脑子,为了提高馒头的味感,尝试在面团里添加牛奶,经过反复调配,现在这馒头也是我们方队的‘一绝’。”
炊事班
2清洁消毒很重要
炊事班
餐厅中,丁司务长正抱着一桶水往餐台里倒,记者急忙走上去帮忙,原来他是在准备饭菜的保温工作。5时40分,4道菜已经摆放到加热好的餐台上。
记者刚返回主食间门口,就被迎面扑来的蒸汽给推了出来,胡雄全从里面走出来说:“馒头和包子正在蒸着呢,还有半小时就好。”副食操作间里,同样是雾气蒙蒙,姜阳和张仁斗分立在两个锅台前,一边煮着面条、一边做着炒饭。“方队有几名少数民族同志,这是专门给他们开的小灶。”上士周国均说。
6时30分,一切准备就绪,方队官兵准时开饭。这时,丁司务长才停下来关照记者:“你先吃点吧,我们等队员们吃完再吃。”“这包子真好吃,皮薄、肉多、满口香,为什么不一起吃?”记者咬了一口包子,又诧异地问了一句。“我们要先清扫卫生并进行消毒。”说完,他们又忙碌起来,清洗蒸箱、灶台……
“阅兵保障标准高、要求严,每天防疫医生不定时会检查三四遍。”姜阳一边说,一边轻轻向砧板上倒了一圈酒精,点火燃烧,再放到84消毒液的温水中浸泡。此外,每个方队餐厅都设有一个饭菜备品冷藏柜,用于把每顿饭菜取样,定期存放。
7时10分,队员们就餐完毕,炊事班的同志们只简单吃了点早餐,就又开始忙碌起来。
“每顿饭要洗160多套餐盘、碗、筷子,洗干净要两个多小时,然后还要进行消毒,虽然两只手经常出现浮肿症状,但我们感觉参加阅兵保障很光荣。”本是油车司机的中士薛宇豪和上士王炳旭,自身任务就很重,见炊事班每天都忙不过来,就主动加入了进来。
炊事班
3每天的菜谱都不同
8时50时,丁司务长的电话开始陆续响起来,一波波送菜车又让炊事班忙碌起来。记者拿着中午的食谱看起来,主食米饭、馒头、“陆战大饼”、葱油饼;副食牛肉炖白萝卜、土豆红烧肉、菠菜拌凉丝、四季豆炒肉、青瓜大葱炒猪耳、奶白菜;还有绿豆粥和西瓜。
“队员训练量大,每天都要送两次间餐。”说话时,胡雄全和赵晨光正准备着上午的间餐。10时,用保温膜封闭好的油煎饼、糖酥饼和绿豆汤,准时送到4000米外的训练场。
11时30分,午餐准备完毕。
12时,队员准时开饭。
队员吃完午餐后,炊事班又开始清洗餐具。直到13时30分,他们才结束上午的工作,简单擦洗一下,开始午休。
炊事班
14时40分,丁司务长的闹铃又响了起来。
“晚上主食是米饭、酿南瓜、面条、肉煎饼;副食是红烧翅中、椒盐虾、西红柿炒蛋、蒜苗回锅肉、洋葱炒肉丝、生菜;还配了银耳莲子汤和圣女果。”丁司务长介绍道,“我们每周每天的菜谱都不一样,根据训练情况及时进行调整,争取让官兵胃口好、吃的健康。”
21点30分,炊事班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,大家开始整理自己的事情,洗衣服、洗澡、给家里打电话。
“这是一天正常的工作生活,有时早上5时半开饭,我们就要3时起床;有时修理工和驾驶员留在训练场加班,我们会更忙,中午休息不了,并且晚上11时才能忙完。”夜里11时,炊事班的同志们送别记者,陆续休息。